一、目录名称、代码、学制与学位
专业名称:国际政治
专业代码:030202
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学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业,达到毕业要求,满足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国际学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还应具备包容、认知和适应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知识、态度和技能,能够在不同民族、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中发挥作用。同时能够在多个国家的实际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国际政治专业旨在培养人格健全、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增进国家之间理解,具有扎实的政治学及国际政治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中文水平、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从事国际问题分析研究能力以及在跨国机构、国际组织以及对外关系部门从事实际涉外工作能力的国际事务专门人才。
预期毕业5年后:(1)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术界继续学习研究或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务工作;(2)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战略和政策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视野开阔,能够熟练运用有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办理各类外事管理、信息收集和涉外事务,具有从事国际战略和政策研究的良好素质;(3)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研究领域或者实务工作中具有职业竞争力。
三、毕业要求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思想品德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文化品位、职业素养和进取精神;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增进所在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理解;关心社会问题和国家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2)学科知识
具备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跨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掌握本专业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和惯例。
(3)应用能力
具有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或相关领域复杂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或方案,并对对策和方案的政策依据、社会环境和可能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4)创新能力
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能够运用本专业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组织和开展调查和研究,能发现、辨析、总结、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形成个人判断、见解或对策,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5)信息能力
能够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和工具获取和分析相关信息;能够熟练使用各类软件和网上办公系统;能够使用相关模型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
(6)沟通表达
能够顺利使用中文完成本学科、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并具备使用中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五级水平。
(7)团队合作
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完成复杂任务。
(8)国际视野
理解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了解国际动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全球重大问题,具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够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国智慧。
(9)学习发展
具有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支撑关系
(1)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示例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毕业要求1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2)本专业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示例
序 号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4 | 毕业要求5 | 毕业要求6 | 毕业要求7 | 毕业要求8 | 毕业要求9 |
1 | 汉语精读(一) | H |
|
|
|
| H |
|
| H |
2 | 汉语精读(二) | H |
|
|
|
| H |
|
| H |
3 | 汉语听说(一) | H |
|
|
|
| H |
|
| H |
4 | 汉语听说(二) | H |
|
|
|
| H |
|
| H |
5 | 法商汉语(上) | H |
|
|
|
| H |
|
| H |
6 | 法商汉语(下) | H |
|
|
|
| H |
|
| H |
7 | 法学通论与中国法治实践 | H |
|
|
|
|
|
|
| H |
8 | 经济学通论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 | H |
|
|
|
|
|
|
| H |
9 | 管理学通论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 | H |
|
|
|
|
|
|
| H |
10 | 公共体育 | M |
|
|
|
|
| H |
|
|
11 | 专项体育 | M |
|
|
|
|
| H |
|
|
12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
|
| H |
|
|
|
|
13 | 中国文化(一) | H |
|
|
|
| H |
|
|
|
14 | 中国文化(二) | H |
|
|
|
| H |
|
|
|
15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H |
|
|
|
|
| H |
| H |
16 | 高等数学(文)(删除) |
|
|
|
| H |
|
|
| H |
17 | 读懂中国系列等 | H | H |
|
|
|
|
|
|
|
18 | 外语应用、东西方文化等 |
|
|
|
|
|
|
| H | H |
19 | 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 | H |
|
|
|
|
|
|
| H |
20 | 政治学原理 | H | H | H |
|
|
|
| H | H |
21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H | H |
|
|
|
|
| H | H |
22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H | H | H |
|
|
|
|
| H |
23 | 国际关系史 |
| H |
|
|
|
|
| H | H |
24 | 当代国际关系 |
| H |
|
|
|
|
| H | H |
25 | 国际政治学概论 |
| H | H |
|
|
|
| H | H |
26 | 外交学导论(双语) |
| H | H |
|
| H |
| H | H |
27 | 政治学研究方法 |
| H |
| H |
|
|
| H | H |
28 | 比较政治学 |
| H |
|
|
|
|
| H | H |
29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H | H |
|
|
|
|
|
| H |
30 | 国际法概论 |
| H | H |
|
|
|
| H | H |
31 | 政治哲学 | H | H |
|
|
|
|
| H | H |
32 |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 H | H |
|
|
|
|
| H | H |
33 | 涉外礼仪 |
| H | H |
|
|
|
| H | H |
34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H | H |
|
|
|
|
|
| H |
35 | 国际政治经济学 |
| H |
|
|
|
|
| H | H |
36 | 中国对外关系史 |
| H |
|
|
|
|
| H | H |
37 | 当代中国外交 |
| H |
|
|
|
|
| H | H |
38 | 西方政治制度 |
| H |
|
|
|
|
| H | H |
39 |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
| H |
|
|
|
|
| H | H |
40 | 国际安全概论(双语) |
| H |
|
|
| H |
| H | H |
41 | 国际政治专业文献选读(双语) |
| H |
|
|
| H |
| H | H |
42 | 国际战略学 |
| H |
|
|
|
|
| H | H |
43 | 国际传播学导论 |
| H | H |
| H | H |
| H | H |
44 | 亚太政治与经济 |
| H |
|
|
|
|
| H | H |
45 |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对策分析 |
| H |
|
|
|
|
|
| H |
46 | 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 |
| H | H |
|
| H |
| H | H |
47 | 国际组织概论 |
| H |
|
|
|
|
| H | H |
48 | 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双语) |
| H |
|
|
|
|
| H | H |
49 | 涉外事务模拟 |
| H | H |
|
| H | H | H | H |
50 | 国际传播学导论 |
| H | H |
|
| H |
| H | H |
五、培养环节与学分安排
培养环节/课程类别 | 学分 | 类型 | 学分 | |
课堂教学 | 通识课 | 52 | 必修 | 39 |
选修 | 16 | |||
专业课 | 82 | 必修 | 46 | |
选修 | 36 |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12 | 必修 | ||
课外素质教务 | 6 | 必修 | ||
总学分合计 | 152 |
六、教学计划表
程类别/培养环节 | 课程性质 |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分 | 课堂学时 | 实验学时 | 课外学时 | 先修条件 | 适用专业 (方向) |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必修 | L2300050 | 汉语精读(一) | 一 | 4 | 64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L2300060 | 汉语精读(二) | 二 | 4 | 64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L2300070 | 汉语听说(一) | 一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L2300080 | 汉语听说(二) | 二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L2300220 | 法商汉语(一) | 一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L2300230 | 法商汉语(二) | 二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L2300310 | 法学通论与中国法治实践 | 一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L2300300 | 经济学通论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 | 一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L2300320 | 管理学通论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 | 二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500010 | 公共体育(1) | 一 | 1 | 16 |
| 16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500020 | 公共体育(2) | 二 | 1 | 16 |
| 16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500030 | 体育专项(1) | 三 | 1 | 16 |
| 16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500040 | 体育专项(2) | 四 | 1 | 16 |
| 16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L2300210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一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L2300090 | 中国文化(一) | 一 | 3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L2300100 | 中国文化(二) | 二 | 3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2200010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二(一)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0900480 | 高等数学(文) | 一 | 3 | 48 |
|
|
| 国际政治 | |||
通识教育必修课合计 |
| 39(36) | 560(512) |
| 64 |
| 国际政治 | |||||
选 修 课 | 选修 | 家国情怀 | 读懂中国系列等 | 一-四 | 8 | 128 |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国际视野 | 外语应用、东西方文化等 | 三-八 | 4 | 64 |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文化传承 | 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 | 一-四 | 4 | 64 |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科学素养 | 数理基础、自然科学等 |
| 0 | 0 |
|
|
| 国际政治 | |||
| 通识教育选修课合计 |
| 16 | 256 |
|
|
| 国际政治 | ||||
通识教育课合计 |
| 55(52) | 816(768) |
| 64 |
| 国际政治 | |||||
专业教育课程 | 大 类 平 台 | 必修 | B1400553 | 政治学原理 | 三 | 3 | 40 | 8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0470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四 | 3 | 48 |
|
| 政治学原理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154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三 | 3 | 48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1600 | 国际关系史 | 一 | 3 | 48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1520 | 当代国际关系 | 二 | 3 | 48 |
|
| 国际关系史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0130 | 国际政治学概论 | 三 | 3 | 48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1700 | 外交学导论(双语) | 二 | 3 | 48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1740 | 政治学研究方法 | 四 | 3 | 48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1770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三 | 3 | 48 |
|
|
| 国际政治 | |||
大类基础必修课合计 |
| 27(29) | 424(+32) | 8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B1401510 | 比较政治学 | 五 | 3 | 48 |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B1401590 | 国际法概论 | 五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B1401940 | 政治哲学 | 五 | 3 | 48 |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B1400052 |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 六 | 2 | 32 |
|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B1400362 | 涉外礼仪 | 六 | 2 | 8 | 24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必修) | B1401782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一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大类基础选修课合计 |
| 14(-2) | 200(-32) | 24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 经法管融通 | 二-六 | 6 | 96 |
|
|
| 国际政治 | |||
大类平台课合计 |
| 47 | 720 | 32 |
|
| 国际政治 | |||||
|
| 必修 | B1401060 | 国际政治经济学 | 四 | 3 | 48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1760 | 中国对外关系史 | 四 | 3 | 48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1530 | 当代中国外交 | 五 | 2 | 32 |
|
| 中国对外关系史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1162 | 西方政治制度 | 五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1090 |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 五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1572 | 国际安全概论(双语) | 六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1610 | 国际政治专业文献选读(双语) | 六 | 3 | 48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400112 | 国际战略学 | 六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专业方向必修课学分合计 |
| 19 | 304 |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B1401810 | 国际传播学导论 | 四 | 3 | 48 |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B1401722 | 亚太政治与经济 | 六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B1400700 |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对策分析 | 四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B1400710 | 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 | 五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B1400140 | 国际组织概论 | 六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选修 | B1401642 | 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双语) | 五 | 2 | 32 |
|
|
| 国际政治 | |||
| 选修 | B1490010 | 涉外事务模拟 | 六 | 3 | 0 | 48 |
|
| 国际政治 | ||
|
| 专业方向选修课学分合计 |
| 16 | 208 | 48 |
|
| 国际政治 | |||
专业教育课合计 |
| 35 | 512 | 48 |
|
| 国际政治 |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必修(删除) | B1890100 | 社会实践(2) | 二 | 2 |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890120 | 社会实践 | 二 | 2 |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890010 | 学年论文 | 六 | 2 |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890070 | 毕业实习 | 七 | 4 |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B1890030 | 毕业论文 | 八 | 4 |
|
|
|
| 国际政治 | |||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合计 |
| 12 |
|
|
|
| 国际政治 | |||||
课外素质教育 | 必修 |
| 思想道德品行 |
| 2 |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 学术科研创新 |
| 1 |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 创业就业实践 |
| 1 |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 人文艺术素养 |
| 1 |
|
|
|
| 国际政治 | |||
必修 |
| 劳动技能与劳动体验 |
| 1 |
|
|
|
| 国际政治 | |||
课外素质教育学分合计 |
| 6 |
|
|
|
| 国际政治 | |||||
总学分合计 |
| 155(152) |
|
|
|
| 国际政治 | |||||
七、人才培养多样化说明
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国际学生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原则上与我校同专业国内本科生培养方案保持一致,遵照教务部统一通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