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访乡村 代课又代言,我校国际学生调研宣讲团走进红石村

发布者:刘琪发布时间:2022-07-15浏览次数:193


(通讯员 陈华飞)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鼓励留学生们主动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号召,发挥国际学生资源助力学校驻村帮扶工作的特色作用,714-15日,我校组织来自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加纳等国的4名优秀来华留学生组成“喜迎党的二十大·读懂中国这十年”国际学生调研宣讲团,深入学校驻村帮扶点通城县麦市镇红石村开展“四进”社会实践,通过进人民公社遗址感受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联合党委与两委干部开展座谈宣讲、进趣味英语课堂与乡村学生互动、进田间地头为农产品代言带货,引导国际学生近距离了解中国共产党,感知中国这十年的成就。此次活动由我校驻村工作队队长古勇及工作队队员组织实施,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汪正君、辅导员陈华飞带队,相关村委干部、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中指出:“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历史,这对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将来十分有益。”

富有时代感的六七十年代建筑和广播中播放的革命歌曲,让整个教育基地充满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实践队第一站来到了通城县高冲公社红色基地,这里有毛主席雕像广场、党史国史馆、公社民俗馆等展区,国际学生在老师们的引导讲解下重点参观了党史国史馆。透过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文物,国际学生们认真聆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阿富汗籍学生何方语表示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胜利,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和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大党,过去两年,我见证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吉尔吉斯斯坦籍学生别克说道。


 “我想把中国乡村振兴的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

 “过去,各村之间单打独斗,发展产业规模小、风险大。成立联合党委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农村发展有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在麦市镇红石村和井堂村联合党委,实践队一行在我校驻村工作队队长和当地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乡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农家书屋、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及联合党委办公区。

在麦市镇红石村村委会,实践队一行与红石村两委干部开展了座谈调研。红石村村委会副主任介绍了在党的领导下红石村这十年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上采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就,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讲解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实施民主管理和服务,引导国际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基层农村的坚强领导作用。

 “中国不仅在国内扶贫,也在帮助非洲减贫。自中加1960年建交以来,中国政府在加纳资助了众多减贫社会项目。中国还与非洲多国建立伙伴关系并施以援助,在非洲投资数十亿美元支持非洲减贫和人力资源发展。”“中国在援非同时也努力解决国内贫困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已使7亿多人脱贫,占全球脱贫人口逾70%2020年,中国完成消灭绝对贫困的战略目标,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聆听了当地村委干部的介绍后,加纳籍博士生贺俊宣讲了中国扶贫成就彰显的世界意义。他还表示:“想把在这里看到的乡村振兴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


送课上门 小山村来了洋“外教”

语言文字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实现心灵沟通的桥梁。714日下午,实践队一行来到麦市镇麦市村,化身外教老师,为该村30余位少年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英语课。

课堂上,四位国际学生化身外教老师,他们首先用中英文向孩子们介绍了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饮食、民俗风情以及与中国的友好交流情况,让孩子们感受不一样的世界,然后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配合幽默的表达,教孩子们说英语、俄语等本国语言,并引导孩子们主动介绍、分享自己。刚开始,面对这些陌生的面孔,孩子们还有些胆怯,但在外教老师的循循诱导下,新颖的表达方式和互动教学模式,让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活泼起来,也激发了小孩子们主动融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除了送外教上门外,实践队一行还向麦市村少年儿童赠送了一批图书、玩具等物品。


 “我们在学校也学英语,第一次这样跟外国老师近距离交流,感觉很不一样,开拓了眼界,很好玩。”村里的学生葛洋兴奋地说道。

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汪正君表示:我们希望带领这些外国留学生到麦市给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文化,教他们一些外语,使村里的孩子们通过语言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让孩子们能够足不出户地看到这个世界,看到外面的精彩;同时通过中外学生的趣味互动,也使留学生对中国有了更加多元、立体的认知。


校村合作 “洋学生”为麦市农产品“代言”

 “麦市葡萄,好吃,好qiaVery delicious),好甜!”

715日,实践队一行来到麦市镇乡村振兴项目基地,深入田间地头,与劳作的农民交流;走进特色直播间,为麦市农产品代言。

在葡萄园采摘基地,国际学生们以中、英、俄三国语言,直播葡萄原生态采摘;在云牧智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学生走进特色直播间,宣传“两头乌”智能化养殖过程,为当地农产品“代言”“带货”,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我去过印度、土耳其等一些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看过那些国家的农村地区,这是我第一次来看中国的农村;这里非常干净美丽,尤其是科技力量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结合让我感触很深。”“如果通过‘代言’,能给中国的农民朋友提供一点帮助,我感到非常开心,以后我也会把在中国农村的这些美好见闻讲给周围人听。”阿富汗籍学生莫巴如是说。

 “百闻不如一见。”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的回信中鼓励国际学生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学校充分发挥国际学生特色优势,创新组建国际学生调研宣讲团,将国际学生国情教育与助力学校驻村帮扶工作有效结合,实现了在社会实践中引领来华留学生走看红色遗迹感知党的历史,深入乡村振兴一线了解中国这十年发展成就的效果,是学校创新国际学生国情教育的一次成功探索。


  • 国际教育学院
  • 港澳台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