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史长铭砺初心,重任共担向复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港澳台学子南京行重温民族记忆

发布者:徐家桐发布时间:2025-10-14浏览次数:10


926日至2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港澳台教育中心组织30名港澳台学生赴南京开展以“痛史长铭砺初心,重任共担向复兴”为主题的国情教育活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同学们踏上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通过参观九处重要历史场所,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奋起的艰辛历程。

以史为鉴直面民族伤痛,铭记历史教训

活动首站,师生走进静海寺纪念馆(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这座为纪念郑和功绩而建的寺庙,却因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议约地而背负沉重历史在“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见证”主题展中,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场景复原、不平等条约原文展示等史料,同学们直看后感受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端。来自香港同学表示在交流中感慨:“站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民族血脉中无法抹去的记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30万遇难者姓名墙、万人坑遗址、幸存者证言影像等展陈,让现场气氛凝重。同学们在“12秒”滴水装置前驻足,聆听每12秒一滴水落下、象征一条生命消逝的沉重声响。来自澳门同学表示:“数字是冰冷的,但当它具象化为生命的流逝,才真正理解切肤之痛。”

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中,日军性暴力罪与幸存者证言形成强烈冲击。同学们在“泪痕墙”前默哀,台湾学生同学写道:“这些伤痕提醒我们,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维护尊严需要实力与勇气。”

致敬英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中山陵庄严肃穆,学生们沿着392级台阶拾级而上,深刻体会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天下为公”的训示深深烙印在每位同学心中。来自台湾陈同学表示:“亲临现场才真正感受到革命先驱的伟大理想,这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

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同学们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篮,在英烈墙前寻找平均年龄仅29岁的雨花英烈事迹。陵园内青松翠柏象征着烈士们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同学们了解到中外航空烈士共同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为他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所感动。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的融合,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见证复兴触摸时代脉搏,共担青年使命

活动尾声,师生走进总统府,从近代中国政治中枢的变迁中感受国家发展脉络。在拉贝故居,约翰·拉贝等国际友人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中国平民的义举,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内,民间收藏的抗战文物与口述史资料,则展现了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

这次南京之行,让我们从历史旁观者变为时代参与者。台湾学生同学在总结会上发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铭记伤痛,更要以复兴为己任,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的担当。”

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历史现场教学”形式,将历史教育、国情认知与价值观塑造有机结合。港澳台教育中心未来将持续深化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


  • 国际教育学院
  • 港澳台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