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访乡村代课代言带货 国际学生调研感知宣讲 “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者:刘琪发布时间:2023-07-25浏览次数:13

(通讯员 陈华飞)713-15日,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国际学生们主动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号召,发挥国际学生资源助力学校驻村帮扶工作的特色作用,我校组织来自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哲学院的俄罗斯、阿富汗、加纳、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玻利维亚“一带一路”国家的6名优秀国际学生,组成“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助力服务乡村振兴”国际学生调研宣讲团,再次深入学校驻村帮扶点咸宁市通城县麦市镇开展“看、学、服、讲、传”五位一体暑期社会实践,引导国际学生近距离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振兴一线调研、感知、宣讲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

活动在学校组织部的指导下,由法与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周俊杰,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郑影、副院长汪正君及辅导员带队,教学与督导评估中心副主任、前驻村工作队队长古勇,新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刘进明及工作队队员组织实施,相关村镇干部、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


学党史:参观秋收暴动纪念馆 国际学生感知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国际学生们的回信中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你们主动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历史,这对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将来十分有益。”

714日下午,国际学生调研宣讲团一行参观了通城县秋收暴动纪念馆,聆听讲解员娓娓道来那段激情岁月。丰富的历史资料和详实的注解给予了国际学生们生动的历史体验,这片热土上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们的奋斗史诗也深深的打动了他们。法与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周俊杰在现场为调研宣讲团成员讲述中国共产党历史,希望们在实地感受中国乡村魅力,体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

我在这里仿佛能看到当年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阿富汗籍国际学生何方语激动地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艰苦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经济腾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非凡成就,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俄罗斯籍国际学生POLINA表示:“来中国留学,我觉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实是一定要做到的事项之一。我之前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多语种诵读中共二十大报告的活动,在新的时代,我希望能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增进中外合作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访乡村:走村入户看三农 打卡麦市文旅共谋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国际学生调研宣讲团在麦市镇看企业、进农家、访村委、听故事、做宣讲,感悟当地民俗、体验传统工艺,打卡麦市乡村游。

714日上午,调研宣讲团参观了云牧智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两头乌”生猪智能化养殖过程,体会乡村振兴中的科技力量。在红石村村委会,实践队参观了乡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农家书屋、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及联合党委办公区,并与村镇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麦市镇党委书记赵会良介绍了麦市镇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和取得的成就,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讲解了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如何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实施民主管理和服务,让国际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基层农村的坚强领导作用体会更深切。国际学生们纷纷发挥多元文化背景优势和专业所长,积极为麦市镇文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虽然只隔了短短的一年,但这里的变化很大,各方面越来越好。”法学院加纳籍博士生贺俊激动地分享了2022年首次来这里开展社会实践的收获,并当场宣讲起了中国扶贫成就彰显的世界意义。他还表示,想把在这里看到的乡村振兴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籍国际学生冬兵认为:“中国人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实现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越性。”

 “老人家身体怎么样”“有需要我们帮忙的吗”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国际学生们还走进当地农户家里,与老人们热情地交流,声情并茂地介绍自己的国家和风俗,并与老人们合影留念。伴随着国际学生的关怀问候,老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这个石刀,好漂亮”“想不到中国一个看似普通的村庄,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陈塅村尧家林民俗馆,土库曼斯坦籍国际学生康丽讲到。陈塅村民向国际学生们讲解了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尧家林新石器龙山文化,民俗馆内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物深深吸引着国际学生们,使他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天岳村牮楼桥参观时,俄罗斯籍国际学生POLINA和土库曼斯坦籍国际学生康丽换上明制汉服和宋制汉服,体验华夏服章之美。在“茶马驿道”上麦市书法协会的书法老师们写下“气壮山河,锦绣黄龙”书法创作,让国际学生们感受到汉字书法艺术魅力和中华浓厚的文化底蕴,并指导他们沉浸式参与到中国书法现场学习与创作中。乌兹别克斯坦籍国际学生冬兵写下“谢谢中国”,阿富汗籍国际学生何方语写下“我爱中国”……纷纷表达了对中国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在长冲村食品产业园,玻利维亚籍国际学生李大伟和加纳籍国际学生贺俊,一人放黄豆,一人推石磨,在葛阿姨的指导下,学着将黄豆变成豆浆,沉浸式体验传统工艺,享受劳动的快乐。POLINA和康丽还被满墙摆放整齐、制作精美的手工陶艺品所吸引。“陶瓷和中国的英文名同为China,可以看出陶瓷在我国文化艺术历史发展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陶瓷工艺第三代传承人杨联云老师给国际学生们讲到。国际学生们在杨老师的指导下,将普普通通的陶土制作成一朵朵可爱的小花,POLINA激动的说到“Good memoriers last forever。”


代课:赠书籍教唱歌敲非洲鼓 洋老师”走进暑期乡村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

Who can try?”“Let me try!”715日上午,通城县麦市镇麦市村希望家园课堂比往常更热闹一些,国际学生们组成国际学生志愿服务队,来到麦市村希望家园英语课堂化身“洋老师”开展教育志愿服务,给当地孩子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拓展课。

阿富汗籍国际学生何方语和乌兹别克斯坦籍国际学生冬兵,各自用英语和“蹩脚”的中文做自我介绍,并引导孩子们用英语介绍自己。“我会一点点英语,开始讲有点害羞,不过上台介绍完之后,让我更加有信心学好英语、讲好英语。”在“洋老师”的带动和鼓舞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上台展示自我。

土库曼斯坦籍国际学生康丽用标准的中文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还教孩子们手工折纸,让一张张纸变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康丽还和何方语一起教大家唱《OnInUnderBy》《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两首英文歌;加纳籍国际学生贺俊教孩子们演奏来自自己家乡的非洲鼓,孩子们把课桌当成鼓,跟着节奏拍打,“哒哒……哒哒……”的鼓点响彻整个教室。

我以后也要像这些哥哥姐姐一样,教外国小朋友中文和传播中国文化。”“这节课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想去看看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去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孩子们欢呼雀跃。“孩子们的热情,让我更深地感受到参与乡村教育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玻利维亚籍国际学生李大伟坦言。

本活动的主题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助力服务乡村振兴,参加的学生都来自‘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有利于帮助当地乡村儿童体验多元世界文化,也有助于增进沿线国家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文化沟通、乡村研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郑影表示。


代言:“麦市!NICE!”,国际学生为美丽乡村代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麦市镇天岳村生态优良,环境优美,遍布凉爽青山绿水。每到炎炎夏日,就有许多游客到天岳来避暑。清爽的凉风、涓涓的溪水、摇曳的绿叶,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天岳村,让国际学生们喜爱不已!“真漂亮,有山有水、有花有树,还超级凉快!”“我超级喜欢这里的风景,特别想到清凉的溪水里玩耍。”何方语和冬兵来到天岳村农家后感慨道。

晚饭后,国际学生们在农家院落唱起了歌,李大伟深深地感受到村民和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邀请他们一起合唱,在歌声里,共同享受着阵阵凉风。在这次活动中,当地招募了一批通城县籍在校大学生担任此次活动的志愿者,们或积极主动充当英语、俄语翻译,或热情友爱接待指引,或干脆与国际学生拉起家常、共话友谊,其乐融融。

我爱中国,麦市NICE!”“我们在陈塅尧家林、冷塅月季庄园、麦市采摘园,很想你!”国际学生们一句接着一句的口号,向大家推介着有风景、有文化、有体验、可纳凉的麦市,让更多人了解麦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实际行动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助力服务乡村文旅振兴。


带货:“好吃、好qia,还是好甜!”“洋主播直播卖水果

这里的葡萄、西瓜、火龙果好甜,真好吃!”715日,在通城县麦市镇井堂村产业示范基地,国际学生们化身“主播”,下地直播带货,助农增收。当日,6名国际学生调研宣讲团成员,来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麦市镇井堂村产业示范基地直播带货,帮助当地农户销售葡萄、西瓜、火龙果等农产品。

20225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麦市镇井堂村、红石村共同成立校村联合大党委,跨越村庄行政设置,充分发挥联合党组织作用,整合各村资源、打造“一村一品”样板,引导村民发展产业,种植火龙果、麒麟西瓜、葡萄近300亩,带动近百名脱贫群众土地入股、基地打工增收,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

去年,我和小伙伴们第一次来到这里品尝到麦市葡萄,感觉这里的水果特别好吃,今年我又报名来了。”阿富汗籍国际学生何方语开心的说到。“这里的变化很大,今年我要再为麦市葡萄‘代言’带货!”加纳籍国际学生贺俊激动地说。

直播带货结束后,国际学生们将麦市葡萄种带回学校,种在留学生公寓楼下的空地里。学生和老师们纷纷表示“期待吃到南湖版的麦市葡萄!”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国际学生们的回信中指出:“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坚持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有力发挥国际化办学优势,持续打造国际学生调研宣讲团“读懂中国”“传播中国”品牌,将国际学生中国国情教育与助力学校驻村帮扶工作有效融合,帮助国际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上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国际学生讲好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fgHehbjJISnEEzdqLleSQ



  • 国际教育学院
  • 港澳台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