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C:沟通中外学生的桥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5-26浏览次数:1137

转自电子校报http://wellan.zuel.edu.cn/szxb/media/user/2016-05-20/show2.html

□学生记者 覃佳贝 黄根蝉 程渝 饶振宇 熊至柔 李艺萌

据资料显示,近几年来到我校学习的留学生人数一直稳定在每年400人次左右,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生源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孟加拉国、韩国、泰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世界五大洲,并以非洲、东南亚和韩国为主。其中获得中国国家政府奖学金的人数为120人,除此之外还有校级奖学金、校友奖学金、自费生、交换生等其他类别的留学生。我校交换生比例比较少,主要为学历生和语言生。

在我校就读的留学生本、硕、博比例基本上是111,其专业主要分布在经、管、法三大主干学科。每年9月份主要接收学历生、语言生、交换生,而3月主要以语言生、交换生为主。在中南大的校园里,我们总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肤色各异,语言迥然。在我们被异域文化吸引的同时,一个年轻的组织早已悄悄担当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CCPC(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Practice Center跨文化交流实践中心)这个成立于201411月的交流中心,从一开始就承担着不一样的重任。

               Cross――跨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校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国际教育学院办学的规模逐步扩大。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群体,如何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里克服语言上的障碍,熟悉中国的学习生活方式,接受并喜欢上中国是一项细致而艰巨的任务。

在成立CCPC之前,国际教育学院一直采用招募志愿者的形式来组织留学生活动。但由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招募志愿者的工作形式已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CCPC的副会长、我校研一学生安琪表示,每年春秋两季入学的留学新生在填表、办手续、办校园卡、买生活用品这些最基本的事上最需要帮助。但由于志愿者具有流动性且需要不断培训,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多不便,“所以我们想通过成立CCPC,把帮助留学生的人员固定下来。这样也能使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得到帮助,使他们与组织之间更亲近。同时有了一个常规性的组织,工作才能有规划有发展。”

201411月,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一个隶属于校直机关国际教育学院,由留学生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指导,专门负责留学生事务的功能性的组织应运而生。CCPC成立之初有五个部门,分为秘书部、宣传部、文体部、活动实践部、志愿者部,总共六十多个人,其中研究生和本科生各占一半。面对文化各异的留学生,组织一系列增进中外学生交流、宣传世界各国精彩文化的活动成了CCPC的中心任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跨越五湖四海,CCPC成了留学生来到中南大后接触的第一批人。

               Culture――文化,“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由于文化的差异,留学生为中南大的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拥有独特的习俗,迥然各异的生活方式。在学习上,国际教育学院的李木子老师说,“在上课时,来自欧美及非洲的学生普遍相对活跃些,而亚洲国家的学生则体现得相对内敛。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质会令课堂更加生动”。而在生活上,留学生们也拥有独特的习俗,迥然各异的生活方式。比如非洲及欧美的学生喜欢外出聚会烧烤等这些活动。而东南亚的留学生更倾向于宅在学校。对于食物,东南亚的学生比较能接受中国风味,而非洲的学生更愿意选择西式口味。同时非洲国家的留学生在运动上会比来自亚洲的学生更积极热爱一些。

正如CCPC副总监赵一方说的,“文化的差异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不回避差异,我们选择展示差异。”

             

 Practice――实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为了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丰富留学生的课外活动,CCPC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并且活动形式不断创新。

3月份接待外事团体访问,4月份举办中外师生中国文化实践系列活动,5月份举办来华留学生汉语大赛,9月份开展留学生新生迎新系列活动,11月份组织参加校各项文体活动,协助开办秋季留学生结业典礼和表彰大会……而每学期12月份的迎新春联欢晚会,是给留学生们最盛大的见面礼。很多留学生通过这一晚会认识CCPC,并对它产生兴趣;很多组织成员也通过晚会和留学生接触并成为好朋友。

在固有活动项目的基础上,CCPC努力开发出更多适应留学生要求的特色活动。比如活动实践部会带领留学生参观省博,欣赏编钟表演。组织他们春游,领略中国的山河自然美。协助推广书法工作室,每周五下午传播汉字魅力。举办海外经历分享沙龙,增进中外同学的交流和融合。带领留学新生游览校园,让大家熟悉校园环境和上课地点。开展“我眼中的中南大”摄影比赛,加深留学生对中南大的了解和热爱……         

 Center――中心,“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CPC作为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见到的“朋友”,她见证了留学生第一面的惊奇和最后一面的留念,她见证了文化和感情在这里的交融。

中心负责人老师陈珂说:“我们的活动围绕留学生展开,希望能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中国生活。我们会帮助他们尽快减少在异国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感,处理他们因为语言障碍而产生的不便。同时这也是双向的。世界那么大,越来越多中国同学也想接触不同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因此我们也给普通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对于中国的同学来说,这里绝对不是单纯的练习英语的地方。它是一个平台,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家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多同学都能够自信地向留学生介绍我们的学校,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能力的提升。”

而日积月累的沟通交流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留学生和中心成员之间的感情。“在这些活动中,你很容易就跟他们产生感情。我跟来自大西洋汤加王国的一位留学生就成了挚友。有次过年我把他带回家过春节,一起放鞭炮和烟火,我教他包饺子,他教我跳他们国家的独木舟战舞!坐着跳的舞蹈!”CCPC副总监赵一方笑道,“他还说他结婚的时候要我一定去参加。这是一定的嘛!”另外,会长陈雅麒还分享了一些特别感动的细节,比如,韩国留学生有次一起为组织里的成员过生日送祝福。而法国留学生回国之前深夜与赵一方促膝长谈并感谢CCPC带给他的帮助,也让赵惊叹于法国人感情那么细腻。这些体验都是不可复制的感动与惊喜,都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摩擦出的情感的共鸣与真诚的回响。

中心负责老师陈珂指出,在国家对来华留学生实行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爱华”的政策鼓舞下,留学生逐渐成为“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名片,让世界了解现今中国的信使”。“我校一名美国的留学生在回国后就到孔子学院工作了,而且教的是中文!”

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态势下,CCPC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像一个链接中外文化的桥梁。她一头抚平了留学生的“初来乍到、异国他乡”的担忧,一头也满足了中国学生对神秘的留学生群体“蠢蠢欲动”的好奇心。她契合了文化融合的主题,又强调了“实践”的驱动性。她秉承了服务与志愿的原则,也在磨合与探索中更好地担当了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中南大的对外窗口。

我是跨文化交流实践中心(CCPC)的副总监赵一方,分管中心的活动实践部。与留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是在2012年作为会计学院志愿者翻译接待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来访的师生,带领他们游览校园,品尝美食,学习书法。自那时起,每次有外国交换生来我校访问时,我都会充当翻译的角色。每次我用英语向他们介绍学校的文泰楼和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以及中国品类繁多的传统美食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时,我都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2015年我留校读研时,国际教育学院的陈珂老师主动邀请我加入即将成立的CCPC组织,从此我有机会能够与留学生进行更频繁和深入的接触。

CCPC,我们不仅为留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为他们举办各种晚会活动,我还与许多留学生成为了密友。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尽管语言不同,肤色各异,但是我们总能找到共同话题。他们对待中国朋友极其热情,乐意学习中国文化。我感到加入CCPC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能认识这么多留学生朋友更是人生中难得的一份经历。

  • 国际教育学院
  • 港澳台教育中心